新闻中心

“心病”又添“心技术”——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左束支区域起搏术

2025-03-14 12:00 447

近日,我院心内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心动过缓患者完成了左束支区域起搏的起搏器植入术,这是我院首次开展左束支区域起搏术,标志着我院心内科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60岁的李阿姨近半个月来遭遇了头晕、乏力及眼前发黑的症状。在外院接受诊疗时,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医生发现了窦性停搏的现象,据此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针对这一情况,医生建议采取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治疗措施。然而,李阿姨在10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在外院已经接受过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并且目前还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问题。鉴于这些复杂情况,如果植入普通起搏器,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她的心力衰竭状况。

 

近日,李阿姨转入我院后,心内科团队迅速组织了与省人民医院专家的联合会诊。经过深入讨论,专家们建议采用生理性起搏方案进行治疗。传统上,生理性起搏主要依赖于三腔起搏器植入术,但该方法不仅费用高昂,而且手术风险相对较高。然而,左束支区域起搏,它不仅能够提供生理性起搏的效果,同时还具有改善心功能不全的积极作用。而且这种新技术的治疗费用较低,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虽然左束支起搏疗效好,但手术难度较大,其要求医生在术中反复寻找、精确定位,将电极从右室间隔侧旋入至左侧间隔侧,并能精确定位到左束支上。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顾凯指导下,心内科团队准确找到患者左束支起搏区域,最终成功将电极植入左束支区域,完美实现了左束支起搏,术后起搏的QRS波宽度96ms(正常人小于120ms),完全达到生理性起搏效果,李阿姨头晕乏力症状改善,同时心功能保持良好。

自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以来,我院心内科在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及多位资深主任的鼎力协助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我院的介入技术水平,也让众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什么是心律失常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而这个指令的传送需要心房和心室的多条“高速公路”,我们把这些“高速公路”称之为心脏的“传导束”。如果窦房结出现问题,迟迟没有发出指令,就有可能出现心脏乱跳,甚至停止跳动。如果心脏中的“高速路”发生“堵塞”或者传送“中断”(即窦房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心脏不能及时接收来自窦房结的指令,就不能实现正常规律的心跳,甚至也会发生心脏停搏。

 

什么是左束支起搏

心脏起搏器治疗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任何不可逆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都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以避免心脏停搏导致的晕厥、猝死等情况发生。“生理性起搏”也随着起搏技术的发展在不断被重新认识,左束支起搏通过起搏电极植入左束支内,起搏位于左心室间隔内膜下,通过起搏束支这个心脏里的“高速公路”,再将电信号传达到全部心室肌,使得左右心室完成同步收缩。

 

左束支起搏的优点

左束支起搏,作为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方式弥补了传统治疗的不足,是目前心脏起搏领域的又一重大创新,在保留传统起搏器植入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的同时,又可按照患者自身心脏除极顺序进行生理性起搏,提升了心功能,达到药物无法企及的效果,实现了生理性起搏的同时,施行起来较希氏束起搏相对简单,便于临床推广。